
统筹节水行动 建设美丽淄川
淄博市淄川区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 袁宝辉
以淄河“起笔”,境内淄河、孝妇河、范阳河三条市级河流自东向西三笔齐下形成“川”字,“淄”与“川”由此形成。水,由此成为淄博市淄川区的城市名片和印记。
以水为名、以水为脉、以水为魂的淄川,全区有河流16条,水库21座,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666.1毫米,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1.0704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1.4562亿立方米,全区水资源总量2.0382亿立方米,多年来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78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水平的1/8,属于严重缺水城市,水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刚性约束愈加显现。
近年来,淄川区贯彻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按照“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原则,统筹推进国家节水行动,强化水资源节约和管护,全区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持续提升,主要用水效率指标均居全市前列,2019年被水利部评为全国第一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2024年被山东省水利厅评为水资源集约节约示范县。
坚持节水优先 科学配置水资源
淄川区坚持将水资源承载能力作为区域发展、城市建设和产业布局的刚性约束,围绕创建“省级水资源集约节约示范县”,从推进水权市场化交易改革、建设省级节水教育实践基地、创建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扶持培育节水产业等方面,严格落实用水总量控制、取水许可管理、规划水资源论证、水资源有偿使用、用水定额(计划)管理等制度,对取用水1万立方米以上的220家单位下达用水计划,实行超计划累进加价制度,提高水资源集约利用水平。
持续推进农业、工业、城镇等领域节水,大力发展节水节肥型农业,城镇供水管网综合漏损率降至5.97%,投资2.4亿元完成46家企业节水改造,各项用水效率指标处于省市领先水平。与此同时,还狠抓节水型社会建设,近年来,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荣获“国家第一批节水标杆企业”和“国家重点用水企业水效领跑者”称号,山东水利技师学院、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创建为“山东省节水型高校”,创建省级节水标杆单位6家,省级节水型企业31家,省级节水型单位8家,省级节水型社区7家,市、区两级节水型企业(单位)、机关54家。
开源节流并举 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
为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淄川区编制完成《淄川区水资源综合利用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指导建立科学的水资源布局与调配体系,提高淄川区的水资源保障能力。在一系列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下,淄川区主要用水效率指标均居全市前列。
为达到开源节流的目的,淄川区注重水资源管理制度创新和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应用,不断提高水资源管理智慧化、科学化水平。创新节水工作模式,在全市首推企业水务经理和专职水管员机制,实现“行政推动节水”向“企业自驱节水”转变。在全市率先探索水权交易,发挥市场机制优化配置水资源功能,完成交易水量71万立方米。在淄博市率先开展节水评价和用水审计工作,企业用水效益不断提高。投资300万元建设水资源信息化系统,水资源远程、在线、实时监控覆盖率达90%以上,保障了水资源税准确及时征缴。深化水价机制改革,从改革水利工程供水定价机制、建立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持续深化城乡用水价格改革等5个方面,用好财税杠杆,发挥价格机制作用,倒逼提升节水效果。
规范行业监督 巩固水生态治理修复成果
淄川区始终把节水型社会建设摆上突出位置,编制《淄川区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淄川区水资源综合规划》《淄川区节约用水规划》,建立用水总量控制、建设项目节水“三同时”、用水总量和用水强度“双控”等制度,把总量和强度指标细化分解,并纳入年度考核,确保节水措施、责任“双到位”。制定《淄川区取用水管理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常态化开展用水情况监督检查,集中开展取用水管理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违法取水、超许可取水、超定额(计划)用水,发挥了良好警示和惩戒作用。
以太河生态区、孝妇河流域“一区一河”生态保护为重点,累计投资8.2亿元,推进重点涉水企业系列污染治理项目;投资2.5亿元,持续推进城区雨污分流管网设施建设和老旧小区改造;完成城市和农村黑臭水体治理5处,封堵排污口77处;全面落实“河长制”巡河机制,建设地表水环境自动监控站点3处,完成19家重点涉水企业在线监控设施安装,加快孝妇河、范阳河10处支流及入河排污(水)口视频监控设备全覆盖,全面提升水环境治理水平。按照“路水循环”的思路,推进孝妇河文化休闲观光带、全域公园建设,联通河道水系,打造河岸景观,发挥生态效益和绿色价值,打造水清、岸绿、景美的绿色生态、美丽幸福河湖。
近3年来,淄川区水环境标准达标指数全市排名分别为第7、第2、第1;淄川区孝妇河南外环水质分别为Ⅳ类、Ⅲ类、Ⅲ类,排名逐年递升,水质逐步好转,淄川区河湖生态环境复苏成效明显,河湖生态水量(流量)保障程度良好。
开展节水宣传 营造节水浓厚氛围
积极开展“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山东省节水宣传月”等专题宣传活动项;淄川区节水教育实践基地,被省水利厅命名为“山东省节水教育实践基地”,搭建起全区传播节水知识、推广节水技术、开展节水实践的平台;通过《大众日报》《鲁中晨报》等平台宣传全区节水工作,营造节水、护水、爱水浓厚氛围。
浓厚的节水宣传氛围下,淄川区加大扶持培育节水产业力度,开展淄博市首家“工业合同节水”创新试点,确定山东鲁维制药集团作为试点企业,引导企业投入1000万元建设再生水利用工程,年再生水处理利用量达66万立方米。与此同时,淄川区鼓励节水技术研发,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的印染废水大通量膜处理及回用技术与产业化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半缸染色节能工艺研究与推广成果获得山东省节能奖,其节水技术得到推广应用,用水效率和效益逐步提高,以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绿色转型。